金融與投資:達成收益

收益率是金融和投資中常用的一個詞。 嚴格地說,就其狹義而言,這個短語表徵了投資者在其投資中尋求更高收益的情況。

更具體而言,更常見的是,該短語適用於投資者追求更高收益率的情況,而沒有適當考慮他或她通常因此而增加的風險。

事實上,積極追求收益率的投資者往往傾向於表現出與正常風險規避相反的情況,而不是在有意或無意的情況下成為風險愛好者。

達成收益率和信貸危機

2007年至2008年的金融危機是導致市場崩潰的最新例子,部分原因是廣汎達成收益。 渴望獲得更高收益的投資者將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的價值抬高到與其潛在償還風險不相容的水平。 當這些工具背後的抵押貸款拖欠或違約時,它們的價值就會崩潰。 隨之而來的是投資者信心的普遍危機,導致其他證券價值急劇下降,許多主要銀行和證券公司失敗或接近失敗。

達到收益和金融詐騙

積極爭取收益的投資者是最容易成為金融詐騙和計劃受害者的群體之一。

事實上,欺詐和欺詐金融史上的許多重大案件涉及肇事者,最著名的是查爾斯龐齊和伯納德麥道夫,他們專門針對那些拼命追求增加收益率的人,對傳統投資機會不滿。

機構投資者追求收益率

在諸如2007至2008年金融和信貸危機之後存在的低利率環境下,許多機構投資者 (如保險公司和固定福利養老基金)一直面臨收益壓力。

這些低收益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美聯儲和世界其他中央銀行在2007年至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採取行動刺激經濟。 保險公司和養老基金在這種約束感覺不得不承擔更多的風險,以產生履行其義務所必需的回報。 其結果是金融體系風險的普遍增加。

對債券價格的影響

保險公司和養老基金是企業和外債的主要買家,因此是這些實體的重要資金來源。 這些機構投資者的購買決定因此對信貸的供應和價格具有重大影響。 新債務定價和二級市場上這些相同工具的定價中可以看到它們達到收益率的影響。 簡言之,當這些大型機構投資者積極達成收益時,他們抬高風險證券的價格,從而實際上降低了風險較高的借款人必須支付的利率。

意外的行為

學術研究人員已經發現,在經濟擴張時,抵禦收益率最為激進和明顯,因為無論如何,債券收益率通常會上漲。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在面臨更具約束力的監管資本要求的保險公司,這種行為更為明顯。 研究人員發現的另一個反直覺發現是,旨在減少保險公司風險投資行為的法規實際上促使了收益率的提高。 這一發現的關鍵在於觀察到即使是所謂的最複雜的風險測量方案,如果沒有根本上的缺陷,也是非常不完善的。

進一步閱讀

請參閱哈佛商學院的Bo Becker和Victoria Ivashina教授的“債券市場收益率”,HBS第12-103號工作文件,2012年5月發布,2012年6月15日發布。